十诫与真福八端( 缩编版)之二十四 ——跋

2023-11-19 18:07     阅读量:3461

 

由西方到东方

 

著名的新儒家学者杜维明说得很对,在东亚国家的社会里,儒家传统迄今仍然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笔者相信儒家思想至今在全世界还有相关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儒家伦理与基督宗教伦理之间有某些近似性。在这里, 我不准备证明这一点,我想做的是对十诫与真福八端进行反思,借以显示这两个基督宗教伦理的基本文本实际上也点出了儒家伦理中相似的道德特性。在结论中,我会把儒家传统文本中所倡导的平行德行列出,并稍加阐释,这些文本包括了孔子、孟子与荀子的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以及《荀子》的文章。

 

德行是儒家伦理最重要的内涵

 

儒家德行与修身(self-cultivation)的最终目标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并共融于社会《中庸·22 章》。儒家伦理的特色,在此表现于「道」与「德」两个字上。「道」的功能在于它的指导性,是一个人的伦理生活符合天意与否的参考。因此,有伦理学学者把「道」看成一种道德理念moral vision),是德行的表现形式。「德」通常被看成是「一种伦理特质,是由自我本性上修养而来的」form of virtues)。

 

强调儒家伦理「德」面的那些学者,定然会主张德行伦理学是隐含在儒家伦理内的基础。首先,儒家经典很清楚地指出:伦理教育的基础在于德行的表样《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些经典也留传下来许多与德行相关的伦理词汇例如:《论语·子罕》「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其次, 修身就是一个目标,为的是达到「仁」这个最高的境界。第三,儒家伦理也论及德行论的四个益处:包括了实践、人格、典范,与社会性。第四,如同古代先哲,儒家也强调一些重要的德行,像「仁」、「义」、「礼」。

总之,西方哲学与儒家思想对德行的某些讲法虽然有 些出入,但我们认为以德行论的角度去理解儒家伦理是合的,至少在「文化成分很薄」的德行thinvirtues)是如此。

 

十诫与儒家相融的德行

 

在这一节里,我按照十诫的大纲,提出儒家的十个伦 理教导来突显二者之间明显的相似之处。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