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和希望的话语:苦难主日

2024-03-27 10:33   意鸣子  阅读量:3004

今天,在我们即将听到的简短福音中,我们会听一些值得我们确定方位的村庄,这会使我们能更好理解耶稣荣进耶路撒冷城的故事。

在背景图中,我放上了一张航拍照片,这张照片显示了死海和死海以东地区,在圣经时代,这片地区是摩阿布人(Moabites)的地区。这张图片也显示了位于死海以北大约15公里以外的耶利哥(Jericho)耶稣和祂的门徒,在那里治好瞎子巴尔提买(Bartimaeus)以后就离开了。祂必须穿过犹大地的旷野地方,上到海拔1千米以后,才能抵达耶路撒冷。这是祂旅途的目标,因为祂要在那里,藉着献出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爱作出最伟大的见证。

 

今天,在这片犹大旷野,有一些犹太人定居点,其中一个名叫马阿勒阿杜明(Ma'alé Adumin)的地方,非常有名。然而,我们对此不感兴趣。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位于橄榄山以东地区的伯大尼(Bethany)特别是贝特法革(Bethphage),耶稣从那里骑着一头驴驹离开。这里也提到祂要骑着驴驹一起走的路线。祂要下橄榄山,来到基德红溪(brook Kidron),穿过它,进入圣殿。

 

现在,让我们来听这个故事。

 

“他们接近耶路撒冷,来到在橄榄山的贝特法革和伯大尼,祂派遣自己的两个门徒,对他们说:“去到你们对面的村庄,一进到那里,你们就会看到一匹栓着的,从未被人骑过的驴驹。解开它,把它带到这里来。如果有人对你们说:‘你们为什么做这事?’就回答他们:‘师傅需要它,以后立刻会把它送回来。’”于是他们就去了,看见在城门口,大街上有一匹被拴着的驴驹,他们就解开它。旁观的人中,有些人对他们说:“你们解开驴驹做什么?”他们就按耶稣告诉他们的那样,回答了他们,他们就准许了他们。

 

在我背后的图像中,你们可以看到在1910年的贝特法革(Bethphage)它一定与耶稣时代的小镇没有差别。请注意:有一座方济各会的小堂被建在耶稣离开那里,往耶路撒冷去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十字军时期,就已经是神圣的地方。耶稣为何要在这里骑一头驴驹离开, 而非如同祂过去那样,步行离开呢?让我们小心,因为我们即将亲眼见证耶稣准备了很长时间的场景,祂做了很好的研究,因为这是祂要传递给我们的重要讯息。

 

当你计划制作一部戏剧时,你必须要找到演员,在这些演员中为首的,就是主角,然而,这个主角,不是耶稣,而是靠近门边的一头驴驹。耶稣指示两个门徒,去解开那头驴驹。此时此刻,祂派去了代表。

 

让我们留意细节。正如耶稣所预见的那样,那两个门徒遇到村民的拒绝,他们不想把那驴解开,我们注意到:阻止解开那驴驹的,不是主,而是村民。其侧重点在于:人们反对耶稣的命令。这与耶稣所作的两次预言相响应,正如我们随后读到的那样,然后,他们就理解解开那驴驹的含义。

 

让我们留意 :在福音中提到村庄时,通常指的是耶稣所在的村庄,以及福音被拒绝,受到滋扰的地方。比如:让我们记得,在纳匝肋,耶稣进到这个村庄,开始宣讲福音,随后就被赶走了;他们反对并拒绝了祂;他们想要遵循的是他们的传统,以及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不想要新鲜事。当耶稣想要医治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时,祂就把他领出城,因为如果祂留在城中,祂就会一直听到每人的所言所想。然后,他们会新奇的福音,充耳不闻。因此,走出村庄,十分必要。耶稣在贝特赛达(Bethsaida)治好一个瞎子的时候,结束的时候,祂对他说:“回去吧,但是,不要再回到那村。不然,你就会按照别人看待事物的方式等待他们,按照所有人的眼光,看待金钱,快乐,消遣的事物。如同所有人理解的那样,看待战争;不,要让福音开启你们的眼睛,不要回到那个世界,不要再回到那个村庄。”

 

当我们在这里谈论村庄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人们在那里培养出来的生活观,不是福音的生活观,他们依附的生活观,他们不愿依附,不愿作出改变的生活观。在那地方,人们对每一样新鲜事物充满了不信任,反对每一样新鲜事物。在我们的例子中,耶稣想要把驴驹解开,但是,镇上的人却不喜欢。让我们试着去理解, 这段话中反复提到的主人公是谁。在我们的故事中,驴驹被提到了四次。

 

在旧约中,时常提到驴驹,我已经数过了,有111次;驴驹所象征的是:温顺,平和,勤勉的动物。只工作的动物;即使打它,它也没有没有反应,也没有反抗;它是工作与和平的象征,它转动着磨石。在埃及,它转动轮子,打上井水。它惯常被用作工作与和平的象征。它只被用作创造生命的美好活动,总不被用于战争 。确切来说,耶稣选择了驴,而非选择马,马是一种速度快,敏捷,骄傲的动物,从来没有被用于从事田间的工作。而是被用来为凯旋的君王效力,特别被用作战争。法郎,亚述王,巴比伦王,他们所代表的是那些没有骑过驴驹的人,他们常坐在战车上,手里拿着弓,战车由火红战马牵引。在圣经中,“马和骑兵”是一种技术性的表达,指的是好战力量。让我们记得在出谷记第15章咏唱的圣歌:“战马和骑兵被投到海中。”他们把法郎的战车和他的军队被投到海中;他们精良的战士被淹没在遮掩他们的深渊中,他们如同石头一样沉了下去。然而,以色列王也喜欢战马,骑兵,战车。希则克雅(Hezekiah)王打发使者去到埃及买马的时候,依撒意亚回应说:“那下到埃及寻求帮助,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马上的人,有祸了。”他们寄希望于战车。给军队配上一支具有冲劲的骑兵,一直是以色列王的梦想。要注意,申命纪第17章说,他们为了得到战马, 他们甚至变卖了人民的孩子,让他们当作奴隶和埃及的雇佣军。

 

耶稣时代,以色列人,延续这样的梦想,他们所期待的默西亚,是如同战士一样的君王,大能的宰制者,埃及人的统治者。祂要乘着战马前进。天主不是这么看的,祂透过匝加利亚(Zechariah)先知讲清楚了。让我们一起来听,拉比们不太喜欢听的预言,因为这个预言,掩盖了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伟大王国所抱有的希望和梦想。让我们来听:

 

“熙雍女子,欢喜吧,耶路撒冷女子,喜乐吧;看,妳们的君王,要来到妳们中间,祂是公义的,凯旋得胜者;祂是谦逊的,骑在驴上,就是骑在驴驹上;祂要使法郎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覆灭:用来战争的弓箭,要被折断,祂要向列邦宣示和平,祂的王权,要从这海到那海,从这河川达至大地的四极。”这是大约在公元前320年发表的预言。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就是亚历山大伟大征战的时期,我们非常清楚决定这位人物所有功绩的逻辑。当时,以色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民族,受制于薛西斯(Seleucids)王,那时,薛西斯(Seleucids)王开始为王,统治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先知预告,在耶路撒冷要发生新王登基,这个新王,就是上主预许的救主,但是,先知立刻加上说:要留心,因为你们可能认不出祂,这将是一个惊喜;祂不会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前来,骑在战马上,赶着马车,而是谦恭骑在驴驹上,进到耶路撒冷。祂不来,是因为祂已经发现新的,更强有力的,摧毁一切仇敌的武器。 不。祂来,只是为了终结所有基于武力和王权的国家。祂要提出一个与之相反的王国,即服务人的王国;祂要来毁灭战车,永远扫除战争的弧线;祂开创了一个王国,一个和平的世界。

 

耶稣在书信中应验这先知的预言,是要告诉我们:先知的话,已经应验,这个崭新的王国,已经开始,耶稣指出,从来没有人建立这个王国,是祂首先建立了王国。世界上,没有一个伟人,如同亚历山大大帝那样,骑着驴驹;他或其他所有人,一直骑着战马和战车,一直培植作王的梦想。全部历史都施行暴力的清单。

 

这是耶稣姿态表达出来的讯息:驴是服务的象征,服务是新世界的特征,这个新世界,就是耶稣所介绍的,耶稣就是第一位骑在驴驹上的君王;保禄在致迦拉达人书上建议:要如同驴驹一样,“要彼此担待”,驴驹所代表的是就是担负重担的人。这正是促使我们留心弟兄们的需要,驱使我们为弟兄服务,承受出自天主圣神在我们兄弟身上施加的担子, 我们必须解开这服务人的冲动,我们使之受到束缚,是因为我们自由。在这个村里,他们不想解开给他们带来服务的小驴。每人都想要继续骑马。因此,不仅仅是羔羊,驴驹也揭示出耶稣的心。祂是爱的仆人。

 

有必要村民的王国和这个世界的王国之间作出选择,在那属村民的王国的人,他们所有人都认为:我们或是如同先前那样,用相同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或是以这样的姿态,接受祂提出的新王国的设想。

场景继续,告诉我们,门徒和和群众对耶稣姿态的回应。让我们来听:

他们就把这驴驹带到耶稣跟前,将自己的外衣盖在上面。耶稣就骑在这驴驹上。许多人把自己的外衣盖在路上,另一些人把自己从田间砍下的树枝铺在路上。在祂前面行走的,同在祂后边行走的人,大声欢呼:“贺三纳!奉主名而来的人,当受讚颂!”

 

那要来的,我们祖先达味的王国,是有福的!贺三纳于至高之天。

 

场景的主人公:驴子来到现场,在场的人会如何做呢?他们把自己的外衣递给祂,门徒们把它披在驴上,别人都把它们铺在地上。请注意:这些人不是耶路撒冷居民,他们甚至不知道耶稣快要来到,他们是陪伴耶稣,从加里肋亚而来的人;他们是从耶里哥来的,他们与祂一起来到贝特法革。这是两个不同的群体:把外衣披在驴上的门徒,以及所有别的人:这两种姿态有什么意思呢?为能理解它们,我要提到在旧约中的两个章节。

 

首先要被提到的是厄里亚先知一度要把自己的精神传递给厄里叟的姿态。厄里亚去见厄里叟的时候,厄里叟正在田里工作。他就把自己的外衣披在他身上;这好似在说: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他。他把自己的生命和使命托付于他,给别人披上披风表示:把自己交予别人,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人。厄里亚把自己整个人交给了厄里叟。后者,门徒把自己的披风披在驴上的姿态,意味着:把他们自己的生命交给这头驴驹;这意味着自己认同耶稣透过驴驹的形象,向你提出的生命建议。也就是说:当你兄弟有需要的时候,你要表现得如果驴驹一样,常是可及的,担负别别人的重担。

 

群众做出了不同的姿态;他们并不依附新的王国;他们把外衣铺在路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列王纪下,找到了另一个段落,列王纪下第9章叙述道:耶胡(Jehu)起兵反抗耶曷兰(Jehoran) ,耶胡(Jehu)试图对抗,并击杀耶曷兰(Jehoran)王。人们做了什么?他们迅速拿起他们的披风,在他面前铺开,吹起号角,欢呼耶胡(Jehu)为王。他们把自己的披风铺在耶胡(Jehu)前面,意味着,那些人要宣告,自己愿意臣服于他。这个姿态与门徒的姿态有所不同,因为人们宣布,他们甘愿服从新王。他们宣布:他们甘愿为这王冒生命的危险。

 

但是,他们心中的王国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他们欢呼什么,你们就会立刻明白,他们要服从的是什么样的君王。他们欢呼说:“贺三纳于达味之子”,就是服从如同他们的祖先达味一样的勇士,凯旋得胜者。他们的祖先达味曾经击败了培肋舍特(Philistines)人。就是那些与耶稣同在之人心中的王国,但是,他们所想的,仍然是旧王国,权力的王国,而不服务的王国;这不是耶稣提倡的王国。他们虽然有了耶稣,在实践中,所有的这些百姓,他们仍然在考虑,取代当下的统治者,延续强权者的法律,这就是我们对这些人对是谁作王,所提倡的王国,坐在宝座上的人是谁,那是什么样的驴驹的理解,不感到惊讶的原因。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如果他们意识到了,他们错误理解了那人,他们向比拉多提出的请求。“钉死祂”,因为我们对这个王,不感兴趣。

 

我认为:是时候鉴别这头驴驹了。当我们说“驴驹”时,这就意味着无知;一个小学生,因为不学习,老师会把那个学生说成驴;因此,驴意味着不学习,凭其本能行事。你们不能训服他;你们可以驯服马,惟有驴不可驯服。驴的行为,足以回应其本性。我们已经说过,驴的本性是谦逊,温良,和平,充满活力,随时准备好服务,承受重担。谁是这驴,这驴是什么呢?谁是主角呢?就是耶稣,驴子;祂受天主性的触动,天主性只会引导祂去服务,这就是为什么,祂要求我们,拿上你的外衣,决定你想要做的事。也就是说:你会拿上你的外衣,就把你的整个生命,如同披在驴身上一样,披在我身上吗?或者,你愿意把它铺在普世君王面前,或者使这个旧世界的国王,在世上延续他的王权吗?做出你的选择。

让我们来听这个故事的结局。

 

“祂到耶路撒冷,来到圣殿区域。祂环视在那里的一切,因为已经晚了,祂就和十二人往伯大尼去了。”

 

关于耶稣荣进耶路撒冷,有一段很长的介绍,但是,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耶稣只是观察了在圣殿广场发生的事。这给次日早晨将要发生的事情,营造了紧张关系。耶稣整夜在伯大尼,接着,逾越节以前,祂最后一次过的逾越节,耶稣在耶路撒冷住了6天。每天早晨,祂都会去圣殿广场,祂要在那里与宗教领袖,经师,法利赛人,撒杜赛人 …… 那些不认同祂所提出的,有关天主相关的新建议的人展开激烈争论。按照天主而言,祂是成功人士,祂不是一个主宰者,而是一个驴驹,也就是说:祂是一个完全给自己弟兄服务的人。最终,这样的拒绝,会使提出这个新倡议的人被淘汰;他们要纳匝肋人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要把祂放在坟墓里;他们将是得胜者,但是,天主要在复活节宣布真正的得胜者,就是那要建立真正生活的,真正的人,纳匝肋人耶稣,因为没有一人如同祂那样,成了驴,没有如同祂那样服务人;一个成功的生命,将属于那些把自己的披风,就是自己的一生,披在纳匝肋人耶稣身上的人。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