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凡人|名不正则言不顺

2017-03-28 18:03   文/甘保禄  阅读量:7263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强调名正言顺的重要性。此乃情理之中的事了,因为“名”如果出了偏差,不管我们如何言说,都不但无法准确客观地表达原本的概念和意义,而且还会造成一错再错的后果。这种现象不但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而且在宗教及信仰生活中也频频发生。在此,我姑且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以期引发更多的反思和讨论。

《马尔谷福音》16:15-20提到,即将升天而去的耶稣对门徒们说:“你们往全世界去,向所有的人宣讲福音”。紧随耶稣的命令,宗徒们“就出发,到各地去宣讲福音”。自此以后,传播福音者的脚步便踏遍了天涯海角,同时也给无数的人们带去了福音的喜讯。不久前,我也曾写过一篇《把“福音”传下去》的拙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伟大事功做了概括性的分析总结。一言以蔽之,传福音既是耶稣基督本人的根本使命,更是他留给后世门徒们的责任与使命。

然而,可惜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福音”却被“教”取而代之,导致我们今天在中国的基督徒们张口闭口所讲论的是“传教”,而非“传福音”。我相信这绝不是有人在恶意地扭曲耶稣的命令并误导中国的基督徒们,但一旦在有意无意间把“传福音”习惯性地改称为“传教”,言者和听者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上,而非在“福音”上。由此而导致的结果自然是围绕着“教”而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努力及活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兴衰成败、喜怒哀乐。

本人在此不是要否定在传播福音的事功中,教会应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是要强调“正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如果我们仍然以“传教”之名而行“传福音”之实,则“名不正言不顺”的矛盾和弊端就无法避免。不论是传播者还是聆听者,都有可能被误导而犯下“抓了芝麻丢掉西瓜”的错误,更不幸的是传播者为了实现“传教”的目的而有可能做出违反福音真理的行为;同时,聆听者也会因误认为基督徒们的所做所为也不过是要在世界上拉帮结派、扩展势力而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最终与耶稣基督带给人们的“福音”、“喜讯”、“好消息”失之交臂。如此来看,为“传福音”正名绝非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一桩,而是事关是否忠于耶稣基督根本使命的原则问题!

与“传教”和“传福音”二概念之间所发生的“名实 错位”有相同性质的现象乃是对基督门徒们的称呼。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给耶稣的追随者们冠以“基督徒”的称谓起源于耶稣升天后不久的安提约基亚城(宗11:26)。这一形象生动的称呼就是缘于早期的信徒们与耶稣基督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不乏曾与他一起生活工作过的许多宗徒们。

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一最原始、最贴切的称呼却被许多似是而非的称呼所取代甚至变味。放下其它例子不谈,光说自基督福音传入中国后的近一千四百年中,中国社会大众针对基督徒们就先后出现了“十字教徒”、“也里可温”、“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等不同的称呼。因为有了不同的“名”,国人对本来是“同根生”的基督信徒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他们是来自不同教派的人”这样的看法和想法。

即使是基督信徒们自身也不得不选派站队、画地为牢,把“基督的奥体”武断地分割成不同的版块。而这一切的导火索不正是那个属于自己的“名”吗?随着“名”的推陈出新或裂变,“版块”也日渐增多且乱象丛生。原本是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微型教会团体中,今日也竟然被拥有不同“名分”的党派所割裂而无法共融。这些活生生的现象提醒所有基督徒们的应该是为“正名”而共同努力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而不是顺其自然的得过且过!

毋庸讳言,同样的例子其实还有更多,但上述二例只是为了抛砖引玉而罗列于此供大家探讨反思。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乃不容置疑的人生常识,更是我们信仰生活中不可小觑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我们每个基督信友高度的觉悟和重视!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