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早期传入中国简介32

2021-12-26 16:07     阅读量:5802

三十二、教难后的教会

1、金尼阁神父的业绩:

金尼阁神父是比利时人,1610年来中国,时年30岁。他在中国用了两年时间走遍了全国各教区。后龙华民派他回欧洲,向教宗和耶稣会总会长汇报中国教会情况,并求得所需。他来到中国的时候,利玛窦刚去世几个星期,他从利神父的书桌里,发现一叠手稿,在回欧洲的海上翻译成拉丁文。那就是利玛窦遵耶稣会总会长之命写的《中国基督教史》,中译为:《利玛窦中国礼记》。

 

金尼阁经由卧亚、波斯湾、小亚细亚等地,于1614年到达罗马。他在这次回程的使命中,有一件事虽未实现,但值得纪念,就是在教宗保禄五世那里,求得中国神父用汉文做弥撒、念日课的准许。这是在华耶稣会为来日培养中国本地神父的远见之举。为实现这个理想,首先进行经书的翻译。这在当时各方面条件都有限的条件下,工作是非常艰巨的。方类斯神父用了半个世纪的的时间才告完成可惜第二次申请使用时未蒙允许。

 

金尼阁穿着中国儒服,周游了欧洲各公教国家,出入各公共场所并以流利的口才宣讲,或写书进行传播。由于介绍利玛窦和他的同会弟兄在中国的诸番事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同情在青年中掀起一股赴华传教热,争相请求上级批准去中国。金神父西行的另外两个使命是:人才的调集和书籍的募集完成的都很出色仅是教宗赠书九千多部。在人选上,他花费很大精力。刚进入欧洲,他就看中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即瑞士人邓玉函神父。邓玉函在入耶稣会以前就是一位数学家和文学家,他被派做金尼阁的副手。金神父共招募了二十二人,一同上船东来。由于海上颠复劳累和船上的传染病,以及海上的掠夺,二十二人丧生大半(其中有金尼阁的子弟),到澳门下船时,仅剩五人了。在这五人中,有挽救利玛窦事业的汤若望神父邓玉函神父与伽利略是同时欧洲科学院院士。

 

金尼阁一行是1621年扺达澳门的,以后分别到南昌、韶州、开封、西安、杭州等地传教。他们的著述很多有:《西儒耳目资》、《况义一卷》即《伊索寓言》等。

 

2、传教士参与历法工作:

 

沈榷去位后,徐光启奉召入宫,任礼部待郎,不久又升为尚书。自元以来,中国的历法计算屡出错误徐光启知道西方传教士对历学知识造诣很深算法和中国传统历算不同为此早有意起用传教士担任此项工作。这时李之藻任光禄侍卿,他与光启有同样看法。皇帝发现钦天官历算的错误,警告他们:若再出错就要问罪。徐李二人借机问皇上陈明出错原因所在,并推荐邓玉函和龙华民,说他们能胜此任。皇上依从了他们二人的意见命徐光启为钦天监的监督,李之藻为辅佐,设历局于宣武门内,天主堂东首善书院。又命汤若望、罗雅各帮助邓玉函、龙华民二人翻译和修订历法,并制造天文仪器等。从此到 1775年耶稣会被取缔为止,耶稣会士一直担任钦天监的工作。耶稣会解散后,由遣使会接替。

 

由于皇帝对传教士的信任,从而提高了在华传教士的声望,各省的教务也都得到了庇护。后虽也发生过教难,历法工作却从未停顿,传教士们也都得到钦天监的保护。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