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早期传入中国简介30

2021-12-07 16:37     阅读量:7307

三十、北京教士墓地

  1. 遗体埋葬:

利玛窦生时曾心心考虑按澳门耶稣会规定,在中国会士的遗体,应运回澳门埋葬,但路途如此遥远,再加上人事、政治情况等诸多不便,考虑在北京找一块墓地。为此他曾想花钱买过一块地,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利玛窦遗体入棺后,因无葬地先停在堂里,但常此下去,十分不便。在追思大礼弥撒那天,教友们都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参加。教友中有一知名人士了解朝廷政务,他回家后忽然想到:利神父在朝庭有那么大的名声,何不请皇上赐一块墓地呢?于是他又回教堂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神父。神父们高兴的采纳了他的意见,当即草拟了一份奏章,交李之藻修改。李之藻非常同意此办法,许下要为此事而奔走。将奏文修改后,又交几位名人看了,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做是否过于大胆?因执行锁国政策的明朝,从未有给外国人坟地的事例,就是中国的功臣,能得到这样的恩赐也是很少见的。

  1. 奏书上呈:

奏书用庞迪我的名义呈上,原文节录如下:臣本远夷,向慕天朝德化,跋涉三载,道经海上八万里,艰苦备尝……候旨多年,明蒙禀给不阙。不意,于万历三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利玛窦以年老患病身故……必不能将返国。伏望臣等,久沾圣化……死后犹望掩覆于泉壤。臣等外国微臣,岂敢希冀分外,所悲无葬地。泣血祈恳天恩,杳赐闲地亩余,或废寺闲房数间,臣等不胜感激,屏营候命之至。我大西国民庞迪我,谨为我最近故去的外国臣民,有一卑微的请求,我相信:您的慷慨,为他请求一块墓地,皇恩浩荡,可惠及遥远的异国人我深慕贵国的名声,从很远的国家,远涉重洋,用了三年时间,才来到这里。年老的利玛窦神父,因病故去……运送他的遗体,返回本国,路途十分遥远,水手们都害怕船载尸体,无法运回。多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您的庇荫下……我们相信:我们死后,您会赐给我们一块葬身之地。我这样请求,鉴于我们的利玛窦,自来贵国之日起,就孜孜不倦的攻读中国书籍,并且他心地纯洁,忠诚形于外,日月在天主前焚香,为陛下祈祷,以报答您的宏恩。……我们含泪请求,您恩赐我们一块土地或一块庙产,使之来这里的人的遗体得以入土……我们谨期待陛下的决定。

  1. 御旨下达:

中国是君主政体,它的特点是:万事都要皇上一人过目和批准。奏折上呈皇帝,先由一位高级大臣审阅,他有上呈和退回的权力。除上以外,还要给各部大臣一个副本。

事情很顺利,许多大臣都认为:对利玛窦应有破格的待遇。叶向高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阁老他是利神父生前好友为墓地的事帮了不少的忙他读了呈文,得知利玛窦已故,非常沉痛。他说:这样令人钦佩的人物,配得上飨庙和立像的

皇帝见了呈文,想起了利玛窦做了许多有益的事,立即批准了。按规定此事应交户部办理如按系外国人事,又应由礼部执行。庞迪我想:户部没有熟人,要求把手续转到礼部。为此李之藻拜会了礼部尚书吴道南,向他介绍了传教士的困境。吴道南立即全应承了。此时有人主张拨一块庙产,让传教士与僧侶共居一处就可以了。李之藻得知此事,立即提出异议说:天主教和佛教不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大有差异这个提议后来被取消了。将近一个月,礼部才把他们的意见回呈皇帝,同意给利玛窦一块墓地。皇帝审阅批准了再交回阁老,阁老签了一个“可”字,这才落实为准了。礼部将选择墓地工作交顺天府尹(相当今天的北京市长)黄吉士去办理。他派了两个下级官员,到城四郊去看。他们转了两三天,发现阜城门外二里沟,有一处乡村别墅式的庙堂叫仁恩寺,内有一僧人看守。经了解得知:此宅是判死刑的杨太监之产业。礼部和府尹都认为满意。对神父们来说,这块地不仅符合他们的心愿,而且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因此神父和教友都同声感谢天主。因业主是一位太监,为此府尹公布了一项指示:对仁恩寺不需要讲价钱,因它属于被皇帝判死刑的官宦,住在该寺的僧人,应将全部产业交给庞迪我,并要离开那里。

  1. 一些麻烦:

正在神父不在家之际,一批下级太监一起进入庄园,见只有修士在,他们很粗鲁的说:新主人除了一个国家之外,你们还缺什么?你们有这么大的势力,竟能收取太监的产业。你们的主人有什么迷魂药?修士答:我们的主人有文化,有道德,有至高上主的道,除了这些能征服人心的外,我们没有你们想象的迷魂药。在监狱里的太监想:不下最后赌注,这片产业是难保了。他把仁恩寺转让给皇太后的太监,利用太后的影响将它夺回来。这个接大礼的太监,开始向传教士进行恐吓。神父们表示:除非有皇旨,否则是不能放弃的,并将信呈报给皇上了。这个太监得知神父做法后,也不敢妄动了。礼部和府尹,各出了告示,贴在寺的大门口,大意是:皇恩浩荡,惠及极西的远方国家,因此赐给他们这项产业,用以作为利玛窦的墓地及其同伴永久居住所,违者将受惩罚。

为防止用权力压服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府尹建议庞迪我神父,拜见那个接受产业转赠的太监。开始太监传话,公务在身,不能接客。后经多次要求,才得进见。神父委婉的说:因为某些宦官的行动,到现在我们无法得到皇帝的恩赐。太监表示:他不知道皇帝的御旨,保证今后再不会有人找麻烦,可以按着神父的意愿去埋葬弟兄。还有些宦官不死心,他们以为太后笃信佛老,有保存寺院的心肠,便向太后哭诉说:一座价值数千金的寺院,交给不信佛不敬祖的外国人,要求皇后传禀皇帝,把仁恩寺要回来。太后答复是:即使这座寺价值再高,与皇帝恩赐比起来,又算什么呢?实在不值向皇帝一提。再者,你们向皇上抱怨外国人,而谈及被判罪的太监,那你肯定活不成了。听了太后这些话,那伙人无话可说了。

  1. 安葬:

顺天府尹为了向已故的友人表示敬意,给神父送来一块匾,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慕义立言”,意思是利玛窦一生,渴慕道义而有所著述。上端写的是:献给太西利玛窦。下款是:北京少京黄吉士。送匾仪式非常隆重,大队随从,敲着罗鼓,吹着号筒,队伍进到院内,把匾放在利玛窦的墓上。

神父们经过一段理,花园一端有四株柏树,在这四棵长青树中,建了一座六角形的小教堂,专做教士墓地。全部工程完工后,神父们决定在诸圣瞻礼发丧(11月1 号),因次日是追思已亡,日子安排的很恰当。这天全城的教友都来了,先在公众圣堂行礼,大礼弥撒由风琴伴奏,仪式很隆重。结束后把棺材抬入墓地小堂抬棺的人,都是有声望的信友,其他人都掩面哭泣在后陪送。在行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保禄徐光启,他哭得最为痛切。他不但地位显赫,而且也是年近古稀的人。他对自己的终身恩师,表示无法克制的内心崇敬与哀切,躬身拿起入葬绳索,助一臂之力,送至息止安所。

几天的时间,络绎不绝的教外友人,来吊唁哀悼者人数太多,只得派一位神父做专职接待。在悲哀中,这种热烈局面也给会士和教友们一个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为了纪念这位不朽者,顺天府尹王应麟又立了碑,碑文大意叙述利玛窦及其他传教士来华之不易利氏结交的朋友,又叙述了他的学识与著作,以及他的品德。最后又记下房产的数量和方位,计:钦赐房地共三十八间,周围垣墙二十亩,南至官道,北至嘉兴观,西至会中坟。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