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区2020年四旬期主教牧函

2020-02-20 09:21     阅读量:11114

亲爱的教友们、兄弟姐妹们:

祝你们平安!

一年一度的四旬期即将到来。教宗方济各在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提醒所有天主子民“不要误以为我们可以掌控自己归向天主的时间和方式。”实际上,四旬期正是上主天主赐给我们的一段恩宠时期。

回到当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调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此,我敦促教友们务必善度这段恩宠时期——四旬斋期。我希望教友们能从下面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善度四旬斋期”,并最终把“善度”落到实处。

 

一、悔改

每个人都蒙召悔改。四旬期恰好是一个围绕着祈祷、斋戒、施舍而展开的悔改之旅。在圣经原文中,悔改的字面意义是回心转意或转身回头。先知们常用这个词来呼吁选民从罪恶中回转,走向天主。这里的回转或回归不是指掉头走回头路,继续以往的日子,而是指努力向前迈进,踏入革新的生命旅程。需要注意的是,心意的转变或思维的改变只是悔改的一部分,悔改的重点在于离开罪恶,回归天主,恢复生命原有的秩序。

天主愿意我们从根本上更新一切,而非只是更新外表。慈母教会渴望我们的悔改不仅是生活模式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的蜕变;不是换衣冠,而是去毛病,改习惯,修德行!(参教宗方济各2017年1月22日主日三钟经讲话)西方有一句谚语:树总是往它倾斜的地方倒去。由于原罪的影响,人性有了恶的倾向:贪婪自私、虚荣骄傲、软弱逃避、无知无畏、猜忌仇恨等。悔改则可以帮助我们发掘人性的这些恶的倾向,适时地做调整,求改正。悔改还与深层灵修紧密相关。我们基督徒的生命不只强调德行——一种行善避恶的恒久习惯,还关注灵修——一种更深的生活视野,灵修是我们基本的生活态度,是以投身于天主为基础的生活模式。(参《圣善生活》6)事实上,基督徒内在的灵修生活影响着外在的行为,而灵修关注的恰是我们在基督内,对天主的信赖与交托。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行为本身,那么就会忽略滋养与支撑伦理行为背后的泉源。

悔改不只是不犯罪,还是修炼德行,加强灵修生活。愿我们努力克服并剔除人性中恶的倾向,远离罪恶、加强灵修,成为真正的信仰者与跟随者。

 

二、斋戒

慈母教会虽然拥有着丰富的信仰表达和多元的灵修实践,却从不敢忘记耶稣基督的苦难与圣死,永远牢记耶稣基督的训诲:“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玛16:24、谷8:34、路9:23)

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教会藉着洗礼时所发的誓愿,要求天主子民弃绝万恶之源的魔鬼,并远离引人犯罪的人、地、事、物。在每日的信仰生活和灵修操练中,一方面,教会藉着宣讲与训导,鼓励自己的儿女们要克制“喜穿华衣,喜食美味,诸快乐肉情之罪恶”(《圣教日课·苦路经》);另一方面,教会也藉着《圣教四规》给予教友们具体的实践指导,要求教友们遵守大小斋期。在此,主教愿意重申《天主教法典》第1250-1251条的内容:补赎日期和时间为全年的每周星期五和四旬期;圣灰礼仪星期三及圣周五是教会法定的守大斋和小斋的日子;全年中的每个星期五(节庆日除外)都是守小斋的日子。

“守斋”与“克苦(克己苦身)”是四旬期的专用词语。在教会传统中,这两个词通常放在一起使用,因为“守斋”是“克苦”的一种具体行为表达,“克苦”(克己苦身或清心寡欲)是“守斋”的一个导向目的。基督徒谨守斋戒的意义并不在于吃的行为本身,也不在于吃的食物,更不在于吃与不吃禁忌的具体时间或年龄阶段。基督徒藉着斋戒一方面帮助我们感受穷苦人的饥馑,另一方面把藉着守斋而节省下来的金钱或食物,用以哀矜穷人、关爱弱小。故此,在做斋戒补赎时,我们要避免陷入到形式主义、法律主义及教条主义的误区之中,让我们始终铭记教会斋期的初衷,那就是:藉着克己苦身、清心寡欲而改过迁善,正心诚意,死于旧我,活出新我,肖似基督。

在福音中,斋戒、祈祷、施舍三者密不可分,因为没有施舍与祈祷,斋戒只是减肥;没有斋戒与施舍,祈祷只是空想;没有祈祷与斋戒,施舍只是慈善。教宗方济各在2019年的《四旬期文告》中写道:斋戒意味着躲开为“满足自己的贪婪”而想要“吞噬”一切的诱惑,祈祷意味着“懂得放弃偶像崇拜和自满自足”,施舍则有助于我们从“为自己囤积一切的愚昧以及对未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走出来。

愿我们铭记斋戒的意义在于心灵的陶成与爱德的践行。

 

三、痛苦

虽然教会神学喜欢将痛苦视为化了妆的祝福,基督信仰也乐于赋予痛苦意义,但是教会决不是在嘉奖痛苦或赞扬苦难,毕竟痛苦不是人性本有的选项,承受苦难也非人性的嗜好。然而,始终不变的奥秘是:没有人能够逃避痛苦,也没有人能够避免十字架。的的确确,痛苦是一个现实,是我们人类的现实,更是基督徒生命元素的一个存在事实。回到圣经的记述中,有的痛苦来自于人性的自我选择,比如犹达斯;有的痛苦来自于上天的考验锤炼,比如约伯;有的痛苦来自于邪魔的捆绑羁绊,比如革辣撒的附魔人(谷5:1-20);有的痛苦是来自于天主德能的彰显,比如若望福音中胎生的瞎子(若9:1-41);有的痛苦来自于参与天主救恩工程的代价,比如承受利剑刺心之苦的圣母玛利亚(参路2:35)。在此,让我们铭记那些效法耶稣基督,学习圣保禄宗徒——“甘心受苦,反觉高兴,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1:24)的圣人圣女,尤其是那些苦修圣人们。他们自甘受苦、成全信仰、达成义德,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信德榜样,也成为我们步武基督芳踪的楷模。

苦难本身并非美德,承担苦难才是美德。如何面对或正视痛苦,是考验或检测一位基督徒灵修质量的试金石。故此,教宗方济各在谈及痛苦时强调:“最大的问题不是痛苦,而是如何面对痛苦。孤独不能提供出路,祈祷则不然,因为祈祷建立关系,予以信赖。”(参教宗方济各在2019年4月17日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时的讲话)面对瘟疫、灾难、疾苦、窘迫,基督徒会经验沉痛、落败、隔绝、哀怨;基督徒会反思生命、人性、历史、信仰;基督徒会选择祈祷、面对、挣扎、支援。

痛苦虽然是化了妆的祝福,但是痛苦却不能自动地化为祝福,成为礼物。面对痛苦,基督徒需要一系列的信仰作为:藉着信德去直视痛苦,在痛苦中向天主开放;藉着痛苦的经验感受耶稣基督的苦难,把基督的救赎引入到痛苦里;坚信天主的爱无所不在,连在痛苦和死亡中也不例外,让祂的救恩在痛苦中运作。哪里有基督,哪里就有生命。当救恩进入痛苦时,痛苦就会被转化,磨难就会被转化,危机就会被转化。

信仰经验告诉我们,不拘痛苦由何而来,向何而去,面对痛苦的唯一捷径就是从中走过。在痛苦与磨难面前,我们可以选择被动的忍受,更可以选择主动的承受。前者难免导向推诿抱怨,逃避现实,拒绝面对;后者则会引向质问哀怨,持守信念,接纳真相。

愿我们在不义、苦痛及磨难中,依然坚信唯有上主拥有最终的王权;愿我们在生命的碾压与张力中,不妥协教会信仰的价值体系,不放弃对真善美圣的追求,不丢失作为上天肖像的尊严与基督门徒的气节。

 

四、圣德

教宗方济各在《你们要欢喜踊跃:论于当代世界成圣的召叫》中的第20-22号中指出:“圣德就是与基督结合为一,活出祂的生命奥迹,重现出祂在世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出耶稣基督的方方面面。”

玛利亚在谦卑顺服中,获得天主的宠爱,成为了吾主之母;若瑟在仁慈宽厚的义德中,被天主拣选,成为了耶稣的鞠养之父;拉匝禄在穷困与窘迫中,获得了天主慈颜的光照与天国的真福;右盗在生命的末刻,因着对基督的信赖与寄托,获得了与耶稣同进乐园的殊荣;殉道者因着维护信仰与捍卫真道而进入诸圣的行列;耶稣基督自己为义为爱而承受苦难、经历死亡,获得了复活的光荣……

圣人就是活像耶稣的人,越活越像耶稣的人,就是圣人。教宗方济各多次强调,基督徒的身份证是真福八端,因为八端真福展示的是耶稣基督的面容,是我们每一位蒙召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基督面貌的八种路径。(参《你们要欢喜踊跃》63号)

愿我们在神贫中,简朴生活、知足感恩;在哀恸中,与忧者同忧、与泣者同泣;在温良中,忍耐包容、温和良善;在慕义中,寻求正义、主持公道;在怜悯中,慈悲宽仁、恻隐共情;在纯洁中,心灵纯朴、生活圣洁;在缔造和平中,播种和平、建立友谊;在经受迫害中,勇毅坚韧、持守圣道、恒心到底。

 

五、结语

兄弟姐妹们,四旬期是一个蒙受天主恩宠的时期,一段虔心悔改的旅程,一个严守斋戒、默想苦难与渴慕成圣的季节,愿我们务必珍惜。

今年的四旬期在抗击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度过,为帮助大家善度四旬斋期,教区还下发了《关于疫情期间教友信仰生活的牧灵指导》,愿教友们践行。

最后,让我们转向圣母玛利亚,恳求她为我们转祷:让四旬期开启我们的心目,使我们转向天主,注目永恒,并在复活的光照下,度过一个神圣的、蒙恩的四旬斋期!

 

 

+李山主教

天主教北京教区

2020年2月19日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