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大、玛尔大

2020-11-10 19:31   纳爵之盾  阅读量:9471

 

我叫玛尔大,家住伯大尼。耶稣每逢上耶路撒冷,必做客我们家。

 

 

我的兄弟拉匝禄闻名乡里,一来因为英年早逝,其次更缘于耶稣使已经死去四天的他从死中复活。我的妹妹玛利亚,坐在耶稣脚前听道,很多人总把她与另一处的罪妇混为一谈;的确,她们都曾以香液抹主,但实非同一个人。唉,这或许是人们把路加和若望的记述糅杂起来的缘由吧。(参阅路7:36-50与若11:1-5)

 

我们的家乡伯大尼相较于圣城耶路撒冷,只是个小乡村;在这穷乡僻壤,既没大人物,也没大建筑。然而每当耶稣南下犹大到耶路撒冷,必来我们家做客,宁愿返路夜宿这小村落,也不愿住在大京城。兴许是他久居乡间纳匝肋,也喜爱这恬静的伯大尼。从加里肋亚远行到犹大,在第一个世纪绝非易事,耶稣来这里的次数并不频繁,因此愈发显得珍贵。

 

我们兄妹三人会各以不同的方式款待他——我们共同的良师、密友。拉匝禄是家中男士,自然打理头面;玛利亚和婉细腻,以专注的聆听让耶稣尽情讲述天国;而我则是人称“闲不住”的行动派,免不了以厨房为天地,烧出一手好菜来盛待耶稣。

 

 

我们犹大民族很重视招待客人,厨房与其它空间同等重要。一个缺少厨房的家,只是一处旅店。我们欢迎宾客,一如节日般隆重:拿出最好的,亲自烹饪,视客人为家人,因为我们希伯来民族,一直就是漂泊的客人,以各处为家。

 

你看,耶稣来了。拉匝禄特意去村外迎接,玛利亚已梳妆,而我则开心地穿梭于客厅与厨房之间。

 

之后的事想必你们早已耳闻,这一段回忆被那位有艺术气质的路加写了出来:“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名叫玛尔大的女人,把耶稣接到家中。她有一个妹妹,名叫玛利亚,坐在主的脚前听他讲话。玛尔大为伺候耶稣,忙碌不已,便上前来说:‘主!我的妹妹丢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介意吗?请叫她来帮助我罢!’主回答她说:‘玛尔大,玛尔大!你为了许多事操心忙碌,其实需要的惟有一件。玛利亚选择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从她夺去的。’”(路10:38-42)

 

《基督在玛尔大和玛利亚家》

1654-1656, Galerie nationale d'Écosse, Édimbourg ©Wikimedia

 

在很多人看来,好像路加把我描画成了一个满身油烟味,煞有介事,还有点不耐烦的厨娘。人们也总爱把我们姐妹二人相比,说玛利亚在灵性上更胜一筹;而我没有什么内涵,只知道瞎忙。我虽然丝毫不介怀妹妹更被人欣赏,但我也不完全认同人们仅从字面对我的评断,而忽视耶稣跟我之间独特而率真的情谊。

 

忙碌的我在厨房中仍不忘对著耶稣直爽地说出 “你不介意吗?”,好似一点也不见外地“命令”耶稣该做某事。你们又可曾听过耶稣这么坦率地对谁两呼其名?除了我“玛尔大!玛尔大!”,而且同样不见外地“轻责”我。你们翻遍新约,看遍福音,可曾见过如此自在惬意、心有灵犀的交情?

 

当你们在意的是那“更好的一份”时,我听到的则是温情的话外音,看重的则是那眼前人。耶稣的亲身临在,他说话的语气,比他说什么,更能说明一切。

 

你们或许认为餐桌之事,远没有其它事重要,可你观察一下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看她们在这些事上注入了多少体贴和用心,尤其在她们没有任何帮手的时候。也不妨再留意一下,福音中多少美妙的救恩,皆发生在餐桌上!甚至有人戏称:在路加福音里,耶稣要么在去吃饭的路上,要么正在吃饭,要么刚吃完饭。我们的天主可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相反,祂成为血肉,亲历人间烟火,在餐桌饮食间展露祂的救恩。

 

对于那些只高举灵性,贬低日常事物的观点,我愿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如果我们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觉和经验天主,那么所谓灵性层面的高调,也只是闭门造车。后世中有位名为大德兰的女子,就有这样的智慧,她说:“如果你想找到天主,请在锅与镬之间找寻祂。”

 

 

当然,一定会有人认为我有点醋意和妒心,这一点我并不否认,那是世间所有女子之所以为女子的奥妙。爱一个人而从无妒意,八成爱的并非那个人本身吧。但我们姐妹对耶稣的爱并不相斥,反而相得益彰,全心全意,只是方式有别,而耶稣对我们的爱也是交心的。他在耶路撒冷或别处受排斥的宣讲,都可在伯大尼尽情传授给妹妹玛利亚。

 

我当然知道,如果让我的妹妹也来帮我,那么耶稣就要被晾在一边受冷落了,这绝非待客之道;我也明白,耶稣来这个家的目的,并非仅为了用餐;他所到之处,皆是为了带来天国。所以,不必过分解读我那句“不够礼貌”的话,那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女子、一个朋友希望引起所爱之人注意的小把戏。

 

你也许会有疑问,耶稣的话不是已经很直白了吗?祂不是清楚地说了需要的唯有一件、玛利亚选择了更好的一份吗?毫无疑问,这是当然。玛利亚聆听的圣言,的确不会被夺去,会一直存留到天国;而我玛尔大的厨房,这些油盐酱醋茶,终会烟消云散。到了那一天,我们不再需要款待耶稣,反而是救主要款待我们了。天国里用不着厨房,我们与祂在一起,永远饱饫。

 

但是且慢,我们尚在人世间,仍在行进中。只要还没有抵达天国,我们所爱的人,就需要进食、温情和体贴。在这段旅途中,厨房和餐桌仍是不可或缺的,仍是我们可以款待救主和祂最小兄弟的地方。只有在家里的餐桌上与他人分享,才能在感恩祭的餐桌上与救主相会。

 

当耶稣走后,我那灵慧的妹妹,自会如数家珍地把她听到的说给我和拉匝禄听;拉匝禄也会一次次把基督如何从死亡中唤醒他的神迹分享出来;我呢?则离开厨房,成了那个坐在他们脚前听道的人。

 

究竟耶稣为什么不肯开口称赞我呢?我懂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耶稣请我在妹妹身上学习重要的一课——是什么优于做什么。聆听是接纳圣言的最佳方式,最好的陪伴就是临在。不过呢?在我心里,我早已把耶稣那句“玛尔大、玛尔大”的呼唤,视为友情的至高赞许。

 

“玛尔大,玛尔大”,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如此亲切地叫我的名字了。无论过去多久,救主的声音都会在我耳边回响。每念及此,我仿佛置身天国。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