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书屋|面对苦难

2017-04-08 21:04   文/T.G  阅读量:6995
这是一篇探讨有关人类苦难话题的智慧文学。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既指十个人中有八九个是不如意的,也指一个人一生中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是不如意的,足见苦难的严重性与普遍性。然而它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吗?没有,因为我们人类有一个弱点——健忘,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稍微给点好脸儿就忘乎所以了。
 
恐怕没人否认,如果天天、顿顿的美味佳肴,我们就渐渐失去了胃口,这就需要时常的饿一顿、饿得前心挨后心,才能激活我们的味蕾;一个人如果身体强健,想去哪背包就走,他可能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唯有病痛一次卧床不起,他才懂得健康的珍贵。
 
轻声细语、甜言蜜语唤不醒酣睡的人,更唤不醒装睡的人,这就是我们人的状况,唤起人们的良知大概是人世间苦难的由来之一吧。
 
汉语“天灾人祸”是两个词,天灾指自然灾害,如飓风、地震、瘟疫,人祸指人为造成的灾难,如战争,凶杀等。然而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分开采和环境的破坏,天灾与人祸渐渐失去了界限,若细究起来,现在的每一起天灾都与人祸有不可脱离的干系。
《约伯传》的主人公约伯看似无辜受害,他自己也认为无辜受害,因而不接受友人关于苦难是其罪恶之报应的说法,为此他要到天主面前去申辩:你凭什么这么不公平的对待我?
 
约伯的心理很符合我们国人的二元思维:我要么是好人,好人就应有好报,如果好人没有得到好报就是老天不公;如果我属坏人、恶人,你得给我说出我怎么坏、怎么恶了?说不出来那可不行。
 
其实,在好人与恶人之间还有大量的第三种人,你头脑简单、机械而没有认识到,怨谁呢?
 
再者,即便如约伯其所言因没有犯罪就以义人自诩,试问你的谦虚在哪里,你不服从命运的安排,这是否已然构成你的罪状呢?
 
我曾经看到有朋友发圈质疑:为什么好人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而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我当时思考了许久之后,是这样回复的,现在看起来也算满意。
 
第一,这正说明了并非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人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做好人比做坏人难。也由此才分出三六九等的人来,假若做好人容易,大家都跟圣人似的,人生还有意义吗?

第二,即便成佛,也并非是“总站”。电影《阿甘正传》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死亡只是人生形式的一种转变,而非结束。假若真像我们所说“死了死了,一死百了”,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当好人确实不容易,所以才弥足珍贵,他们像航标灯一样给人指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多元文化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好在我们现在开明了,通过不断调整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
 
最后,约伯通过反思、悔改,认识到自己的骄傲和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因而又重新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享尽天年后与世长辞,皆大欢喜。
 
我们固然要反对盲从、迷信,反对悲观宿命,这没毛病;但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太多太多未能探知的领域,为此,怀着一颗谦虚、恭敬之心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地、物、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