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旅程|神圣之乐

2017-07-20 10:07     阅读量:6368

图文|杨志恒(适之)/JOHN PAUL II.YEUNG
 
本文要与大家探讨的,是与我们信仰生活息息相关的亦是我们所熟知的圣乐。著此文章的初衷,则是让大家分辨何为真圣乐,如何让圣乐与信仰结合。

当我们在优酷、土豆等网站上,只要输入“天主教圣乐”或“天主教圣歌”等字眼便会显示出一大堆所谓“圣乐”可谓琳琅满目,但我们深入看待”,真是严格定义下的圣乐吗?还是在“唱大戏”?

首先,我们要了解何为圣乐。圣乐在英文中为“Sacred Music”,而从中文词意上解释:圣乐为神圣而优雅之乐。而圣乐所抒发出来的神圣、庄严、优雅能够帮助我们在弥撒或祈祷中心神合一,让我们能联想和感觉得到天主及天国的临在。爱好音乐而富有研究的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就曾指出过圣乐的三个来源:第一,爱的经验、第二,悲伤的经验、第三,与上主的相遇。前面二者是从我们人类的感知所得出的,而第三点便是感知带给我们的最终目的与收获。因而圣乐应当由优雅动听的旋律演唱出来,并以高雅的乐器,如传统上的管风琴与钢琴、提琴、竖琴等伴奏之。而我们需要明白圣乐的主要目的是为赞美天主,引向祈祷,收敛心神之用的,则有别于世俗歌曲。
 
自梵二大公会议后,有些地区与组织便打着“梵二”旗号,四处乱改编谱曲成为“圣乐”,实质名不符实,这种情况主要普遍存在于中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家,同时这也折射出当今社会世俗化日益严重,以至世俗思想、风气侵入圣教会。因而使部分地区教会充满世俗之风,而使教会救赎灵魂,归向天主的使命、神圣尽失。本人就举我国所出现的世俗“圣乐”分析予大家。
 
之前,本人曾与本教区一位修女会面时就曾谈论过圣乐的重要性与在华的不足。修女便对我说道先前在网络有人居然上传了一名为《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主耶稣》,我在与之会面看后实在令人可笑至极。这首所谓的“圣歌”居然抄袭了于1989年元月所作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更可笑的是其居然将原曲照搬改词“献唱”,现在大家依然能够在网上查到此歌曲。整首歌听起来阴阳怪气,不伦不类,将世俗之乐而且属于政治歌曲加入于教会圣乐,有违于圣座关于圣乐的训导。
 
而在我国某些城市的教会为追求“新颖”、“潮流”,将传统的圣乐抛之脑后,以摇滚及流行曲调制定“圣歌”,本人甚至见过有某些堂区请来一些不正规的唱诗班用爵士鼓和吉他等非圣乐适用之乐器演奏,弥撒圣祭成了演唱会。而一些农村的教会则出现了用二胡、唢呐、锣鼓等演奏“圣歌”,更多的是用世俗歌曲改编,有些则是唱得神神叨叨,虽身处教堂之中但心如置身于神庙一般。原来悦耳动听,旋律舒适的圣乐变成了及其俗气的歌曲。许多人都曾在电视或网络中看过,在教堂里,优美的圣乐中,信友们虔诚地祈祷,那个场景如此之美,令人动容,而今日当还未加入天主大家庭的朋友或信友真正置身于教堂内却是听到那些“神曲”与电影中或在国外教堂看到的优美圣乐出入甚大,这该多令人失望,这源于大家对圣乐训令的没了解、不贯彻,继而扭曲了神圣之乐。
 
那些打着“梵二”旗号胡编乱改的人,并不真正了解和研究圣座关于圣乐的法规和文件,却断章取义以“本地化”为论调,但却不知“本地化”不代表“世俗化”。如果如此,是不是将《忐忑》、《狐狸叫》等改编成“圣歌”?

真福保禄六世教宗
 
就在梵二大公会议还未闭幕时的1963年11月,真福保禄六世教宗就发表了《发展圣乐》的手谕,在手谕中保禄六世教宗提及了圣庇护十世、庇护十一世和可敬的庇护十二世教宗以来所发表的关于圣乐的敕令、宪谕及通谕,并加以坚持执行与传承,并未废止,每当一位新任教宗登基则是对其前任教宗们的训令更为重视。在保禄六世的这道手谕中,特别提到了先教宗庇护十二世的遗训。庇护十二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圣乐纪律》通谕中指出“ 圣乐的尊贵与崇高的目标存在于这一个事实中:其美妙的曲调与光辉美化装饰了主持弥撒的司铎与赞颂至高天主的基督信徒的声音。圣乐独特的能力与优点,将在场信友举向天主。它使基督信徒团体的礼仪更为神圣,使每人都能更有力,更专心,更有效地赞美祈求三位一体的天主。”其中教宗所指出圣乐的尊贵与崇高的一致性与美妙的曲调与光辉相互协调性是相互关联的,而非互相排斥或互不相干的。的确,只有在优美的圣乐旋律中,才能更令我们收敛内心,反思自己,并且默思天主圣三的奥迹。这就如同人在一个舒适而有气氛的环境下更能激发个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若在一个吵杂的环境下却会令人毛焦火辣,心烦意乱。
可敬的庇护十二世教宗
 
在平日的个人祈祷时听到圣乐,会更加帮助并使我们与圣体龛中的吾主耶稣对话、谈心,更令我们联想到天国,与天上诸圣一道敬拜真天主。而在大礼弥撒中咏唱庄严、神圣的圣乐,更会令在场的主祭司铎及信友参与弥撒圣祭达到最高潮。“以圣咏、诗词及属神的歌曲,相互对谈,在你们心中歌颂赞美主。”(弗5、19)

司铎在圣伯多禄大殿中圣庇护十世教宗墓龛前讲道
 
教会所使用的圣乐是有着长久历史,经过咏唱传承至今。传统圣乐当属大圣额我略教宗所发明制定的额我略圣咏为主,额我略圣咏除了旋律更适用于弥撒中的氛围外,更严格规定了其在礼仪中咏唱的方式、时间,而非像如今所谓“本地化圣乐”那样一首歌几个调,且这些世俗调子在不同场合也无严格规定。如果在不同场合演奏不同音乐是有失规矩亦是破坏秩序及氛围的,好比不能在婚礼上演奏《葬礼进行曲》、葬礼上演奏《结婚进行曲》,应当要因地制宜。弥撒当中的圣乐就应当符合圣乐训令及弥撒神圣场景所应有的氛围,以集中我们的全身心灵于弥撒圣祭当中,在弥撒以外的场合演奏唱别的乐曲则不受此限,但其若要被称为“圣乐”就必须要遵守先教宗们依照神学及要理所制定的训令,在所唱或所奏的乐曲旋律、唱法也应当有所控制,围绕着“圣”而进行,而有别于“俗”,所以我们在对待“圣乐”问题上应当要辨别、区别这二者之分。
 
本人曾亲临见证过国外的一些圣乐演唱,高中低音在演唱排序中井井有条,何时发音也是有所规定,即使无任何乐器伴奏下,也对他们所唱出的天籁之音毫无影响。而在神圣的教堂中有此圣乐伴随,是令人无比欣慰且舒适的,好似令我们能感受到此乐是来自天上的声音。又如我们每年都能从不同的渠道收看教宗在罗马所开的圣诞子夜弥撒或复活节弥撒等大礼弥撒上,西斯廷合唱团都会演唱出一首首唯美而令人感动的圣乐,如《Angelus Domini》、《Popule meus (Improperia)》、《Tu es Petrus》等,因而西斯廷合唱团也成为了教宗圣父的御用唱诗班,这最为接近天主的歌喉弥撒后令在场的信友依然沉浸在弥撒的氛围中。若大家沒听过上述圣乐,《Pater noster》、《Ave Maria》、《Salve Regina》等则是教会常用、大家熟知的经文,经由西斯廷唱诗班唱出显得更为庄严,而在国内有些教区即使一简单的《天主经》都拥有十多个调,但难以唱出弥撒礼仪所应具备的气场。
 
传统上的额我略圣咏是天主圣神籍着大圣额我略给予普世教会及世人的礼物,由此圣咏更好地歌颂并光荣我等在天之父。而圣乐本地化则是更好地在传统圣乐上传承,将经文译作中文,以各民族的优美旋律演奏,以便不明外文之意的人们,绝非将世俗歌曲与神圣之乐混为一谈。我们从当年伟大的圣师奥斯丁所言“当我听到你们在教堂唱的赞美诗温和的声调,每使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歌声经由耳朵过去,真理在心头留下,热烈的性质,打起我的精神,无意中泪水盈颊,痛快淋漓。”可见一首优秀圣乐对于我们灵修起到何等关键的作用,亦可见圣乐动人之处。
 
在圣乐历史进程中,涌现了海顿、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杰出的著名音乐家,他们的作品脍炙人口,仍成为圣乐乃至音乐史上的璀璨之星,同时也使得艺术达到了顶峰。

(圣女则济利亚)
 
一首优秀、优美的圣乐非靠大声喊叫,或是乱改曲调所达成。况且作为一个合格的天主教徒,我们应当尊吾主耶稣为万有之上,亦应当遵循祂在世代表――教宗的训导,阅读、理解教宗们关于圣乐的训令,更好的以合乎训令,感人肺腑的歌声高歌天主,以光荣祂那圣洁无比的殿宇。若不遵循圣乐训令的教导,肆意篡改神圣的乐曲,便容易偏离原有为歌颂天主的目的,继而使世俗甚至污秽、不雅的内容加入其中。今日虽已步入二十一世纪,讲究“个性”的今日虽使许多人能各尽其长,但也使得其带来了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反面效应,陷入危险境地。同时,我们也为此呼求音乐主保――圣女则济利亚有力的转祷,使天主启迪从事音乐工作者以智慧谱写出更多的优秀圣乐乐章,同时令更多人籍着这些美妙的圣乐令我们以更为谦卑的心态、洁净的灵魂走近天主。
作者注:2017年7月14日圣加弥禄瞻礼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