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 宗徒大事录 第二十章
上一章 下一章

巡视马其顿及阿哈雅

1暴动平息后,保禄便派人去叫门徒们来,劝勉一番,就辞别他们,出发往马其顿去。 [注1] 2他走遍了那一带地方,多方劝勉信徒后,就到了希腊,3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当他正要乘船去叙利亚时,犹太人却设计陷害他,他遂决意经马其顿回去。4伴随他【到亚细亚】的,有贝洛雅人丕洛的儿子索帕特尔,得撒洛尼人阿黎斯塔苛和色贡多,德尔贝人加约和弟茂德,还有亚细亚人提希苛和特洛斐摩。5这些人先去了,在特洛阿等候我们;6至于我们,无酵节后,才从斐理伯启航,直到第五天才抵达特洛阿,到了他们那里,在那里住了七天。 [注2]

复活厄乌提曷

7一周的第一天,我们相聚擘饼时,保禄便向民众讲道,因为他第二天要走,遂把话拖长,直到半夜。 [注3] 8在我们聚会的那座楼上,有许多灯。9有个青年名叫厄乌提曷,坐在窗台上,因保禄讲道稍长,就沉沉欲睡;及至熟睡后,就从三楼堕下;扶起来时,已经死了。10保禄下来,伏在他身上,抱住他说:“你们不要慌乱,因为他的灵魂还在他身上呢。”11遂上去,擘开饼,吃了。又谈了很久,直到天亮,这才出发。12他们把活了的孩子领去,都非常快慰。

从特洛阿到米肋托

13我们上船先行,直向阿索航去,要从那里接保禄上船;因为他这样规定,自己要走陆路。14当他在阿索与我们会合时,我们便接他上船,来到米提肋乃。15从那里航行,次日到了希约对面,次日再向撒摩驶去,次日就到了米肋托。16因为保禄已决定驶过厄弗所,免得在亚细亚耽搁时间;原来他想赶程前行,假如可能,愿在耶路撒冷过五旬节。

召集厄弗所长老致词

17保禄从米肋托打发人到厄弗所,请教会的长老来。 [注4] 18他们到了他那里,他便向他们说:“你们知道:自从我来到亚细亚的第一天起,与你们在一起,始终怎样为人,19怎样以极度的谦逊,含着眼泪,历经犹太人为我所设的阴谋,而忠信事奉主。20你们也知道:凡有益于你们的事,我没有一样隐讳而不传给你们的,我常在公众前,或挨家教训你们,21不论向犹太人或希腊人,我常苦劝你们悔改,归向天主,并信从吾主耶稣。22看,现在,我为圣神所束缚,必须往耶路撒冷去,在那里要遇到什么事,我不知道; [注5] 23我只知道圣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说:有锁链和患难在等待我。24可是,只要我完成了我的行程,完成了受自主耶稣叫我给天主恩宠的福音作证的任务,我没有任何理由,珍惜我的性命。25我曾在你们中往来,宣讲了天主的国,但现在,我知道你们众人以后不得再见我的面了。 [注6] 26因此,我今天向你们作证:对于众人的血,我是无罪的, [注7] 27因为天主的一切计划,我都传告给你们了,毫无隐讳。28圣神既在全群中立你们为监督,牧养天主用自己的血所取得的教会,所以你们要对你们自己和整个羊群留心。 [注8] 29我知道在我离开之后,将有凶暴的豺狼进到你们中间,不顾惜羊群,30就是在你们中间,也要有人起来讲说谬论,勾引门徒跟随他们。 [注9] 31因此,你们要警醒,记住我三年之久,日夜不断地含泪劝勉了你们每一个人。32现在,我把你们托付给天主和他恩宠之道,他能建立你们,并在一切圣徒中,赐给你们嗣业。33我没有贪图过任何人的金银或衣服。34你们自己知道:这双手供应了我,和同我一起的人的需要。 [注10] 35在各方面我都给你们立了榜样,就是必须这样劳动,扶助病弱者;要记住主耶稣的话,他说过:'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 [注11] 36说完这些话,便跪下同众人祈祷。37众人都大哭起来,并伏在保禄的颈项上,口亲他。38他们最伤心的,是为了保禄说的这句话:以后他们不得再见他的面了。他们便送他上了船。

  1. 公元57年保禄在厄弗所、马其顿、格林多写了几封长书信,即格前后,罗及迦。
  2. 从5、6两节可知,本书的作者路加又是保禄的旅伴(见16:10-17)。在这以前,大约他曾留在斐理伯城服务(见17:1)。
  3. “一周的第一天”即主日,基督徒早已废弃了犹太人的安息日而过主日,为纪念主的复活(玛28:1;路24:1;格前16:2),并在此日举行圣体圣餐。
  4. 关于“长老”,见11注六。这里的长老,无疑是指厄弗所教会及其附近地方教会的监督(28节)。临别的谈话,实在披露了保禄宗徒的情怀,和为主牺牲的精神。
  5. 保禄的行动是不断由圣神指导(见16:6、7)。
  6. 保禄原想自己在耶路撒冷必因犹太人的仇恨被判死刑;但事实上,数年之后,又再返回小亚细亚(见弟前1:3;弟后1:15-18)。
  7. 本节的意思是说:假如你们中有人丧亡了,责任不在我身上。
  8. “天主用自己的血”,即天主圣子倾流了自己的血,使教会成了他的所有物(见希13:12;默1:5、6;弗5:25)。基督的“羊群”即指教会(见若21:15-17)。
  9. 保禄所预见的祸患,由他以后写的书信,便可知不久就发生了(见哥弟前后)。
  10. 参阅18注二。
  11. 耶稣说的这话,不见于《福音》,而是由口传保留下来的。